尿素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最重要的化肥之一。但是,农民在施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。这些不一致的施用方式不仅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浪费,而且严重污染了农业环境和地下水资源。因此,在使用尿素时应注意以下四个误区。
1.尿素与碳铵混合使用
尿素施入土壤后,必须转化为氨才能被作物吸收,而且在碱性条件下其转化速度比酸性条件下要慢得多。施入土壤后,碳酸氢铵呈碱性反应,pH值为8.2~8.4。碳铵和尿素在农田混合施用,会大大减缓尿素向氨的转化,容易造成尿素的损失和挥发损失。因此,尿素和碳铵不应混合或同时使用。
2.地表撒施
尿素喷洒于地面,常温下需4~5天被作物吸收。大部分氮在氨化过程中挥发掉,利用率只有30%左右。如果是在碱性土壤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施入,氮素的流失速度会更快、更多。因此,不能将氮施加到表面。
3.尿素作为种肥
在尿素的生产过程中,经常会产生少量的缩二脲。如果缩二脲含量超过2%,就会对种子和幼苗产生毒性。当尿素进入种子和幼苗时,会使蛋白质变性并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。
4.施用尿素后立即灌溉
尿素是一种胺类氮肥,必须转化为氨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。转换过程因土壤质量、湿度、温度和其他条件而异。通常需要 2 到 10 天才能完成。如果灌溉后立即施尿素或大雨前旱地施尿素,尿素会溶于水而流失。
易邦科技以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果品为使命,推行E3种植模式,坚持做生态种植、绿色防控,让客户用更少的投入、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回报。欢迎拔打技术员热线:181723970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