柑橘颜色原来有那么多讲究,长知识了!
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,果皮含糖量增加,叶绿素不断分解,绿色逐渐退去,类胡萝卜素与类黄酮大量增加,而显出固有色泽。
果实在完熟后果皮返青,则是由于长时间留树保鲜,果实中糖分流向梢枝,部分有色体向叶绿体转化,导致果皮中叶绿素的占比较高,同时又影响类胡萝卜素的累积,终返青。
影响柑橘转色的因素
外部因素:光照、温度、水分
良好的光照条件可促使花青苷和类胡萝卜的合成;同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基础,光合能效高,果实养分供给充足。
果实成熟期的低温能促使叶绿素分解,帮助果实上色。
适当的水分胁迫利于上色。
内部因素:糖分、矿质元素、激素
在柑橘果皮中,糖分的累积可促使色素体向有色体转化,帮助着色。
矿质元素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其独有的生理功能促使或阻碍果实上色。如氮素会促使营养生长而减少糖向果内转移;钾素可提高果实糖分累积,促使着色;磷素可提高光合能效促使果实成熟;钼能促使植物体内有机含磷的化合物合成,参与体内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促使果实增甜上色等。
激素中乙烯是对果实转色影响较为明显的,它可促使叶绿色的分解及色素的形成;而赤霉素、细胞分裂素等激素会降低果实着色。不过这里要强调的是乙烯只能促转色但不能提升果实的内在品质。